最新 育才新闻

育才·春草萌芽

1907年创立的育才中学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两所华文中学之一。这所今天仍然散发蓬勃生气的古老中学,它的生命历程,记录了早期华人筚路蓝缕,在本土开天辟地、创业、兴学的奋斗历程,更沉积了20世纪初华人在多元社会的环境中,从侨民到公民,从反殖到独立,推进社会进步与当代国家建设的丰功伟绩,是多元马来西亚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
20世纪初,我国进人现代多元社会。锡矿业与橡胶业兴盛带来了繁荣的经济,带动交通、电讯、工商业的快速发展,此前简陋的旧式书塾或学堂,已不敷需求。加上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和四四年“五四运动“思潮,促使本土新式华文现代学校的诞生与发展。育才学校,是在保皇派与民主派激烈斗争中诞生的。

育才校史

育才历史文物与艺术中心学术研究部撰述

育才独中百年航程纪要(1907年创校至今)

据最新发现的确凿史料,育才最早的“高等学堂”(即高小),创办于1907年,历来相传的1908年的说法,是以讹化讹,应予纠正。

育才中学是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两所华文中学之一(另一为同年创立的吉隆坡尊孔中学)。这所今天仍然散发勃勃生气的古老中学,它的生命历程,记录了早期华人筚路蓝缕,在本土开天辟地、创业、兴学的奋斗的历程,更沉积了20世纪初华人在多元社会的环境中,从侨民到公民,从反殖到独立,推进社会进步与当代国家建设的丰功伟绩,是多元马来西亚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育才百年校史即事这个历史长河具有代表性的一分子。

(一)1907324日“育才公立两等小学”于怡保旧街场“三间店”

20世纪初,我国脱离封建单元社会,进入现代多元社会。以锡矿业与橡胶业为主的本土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,带动交通、电讯、工商业的快速发展,此前简陋的旧式书塾或学堂,已不敷需求。加上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9年“五四运动”送来的民主思潮,促使本土新式华文现代学校的诞生与发展。现代育才学校,是在保皇派与民主派激烈斗争中诞生的,与其他华校比较,育才学校的民主色彩,更为显著。

·20纪,霹雳州第一个矿区太平开采几十年后,以怡保为中心的第二个矿区近打谷(Kinta Val­ley, 藏锡更丰富,范围更广阔,20世纪中叶,全面开发,大量入口、技术与资金涌进怡保和周围城镇,锡产中心转移至怡保。

·橡胶、咖啡、甘密和胡椒等农作物,也在各地种植,霹雳州成为半岛经济先进州之一。

·公立育才两等学堂在1907324日,由“锡矿大王”胡子春带头兴办,在“中西贵宾颇众”情况下举行开学典礼,地点在怡保旧街场、由姚德胜免费借予的“三间店”。1910年,钢骨水泥的新式建筑“第一校舍”,在怡保休罗街尾(今日育才华小现址)落成,成为完整的“两等小学”,设分校于怡保坝罗古庙。

·1908年,华侨社会爆发“保皇党”与“革命党”激烈的新旧斗争,反映到内部来,就是董事长胡子春的“保皇党”与“革命派”副董事长姚德胜、主干董事兼同盟会重要领袖郑螺生,为慈禧太后、光绪帝的去世展开的角力。

·1914年杪,胡子春退出董事会,翌年,育才停办半年;周佳继任第二届董事长,陈汝绳副之,育才复办,购怡保江沙路橡胶园30英亩(“育才园”),打下育才的民主根基。

·1911年,本校两位十多岁年轻学子余东雄和郭继枚,参加辛亥革命前的“黄花岗起义”,不幸遭清廷广东都督所杀,壮烈牺牲。

在襁褓时期的育才,经历了三次(190819111914)因财务无着而停顿的困境。

(二)1920年代反殖民运动的动荡时期(19151923

胡子春之后,周佳主持校政,革命派陈汝绳副之,经济根基不稳。1920年爆发新马华人第一次华教运动,即反对英殖民政府首个针对华校的《学校注册条例》的全国浪潮,本校董事梁燊南、郑大平积极在“霹雳教育会”(相当今日的州级董联会)活动,站在民主派全国领袖庄希泉旗帜下,维护华教,抗拒政府的压力而斗争。

·1917年,第一届小学毕业生,共十多名。

·1921年,育才因抗议压制华校的《学校注册条例》,实行变相“罢课”(自动关闭)。

·反对《学校注册条例》是由提倡白话文的中国“五四运动”影响而促发。料想,育才此时期加速了采用白话文的课本、以“国语”(华语)教学的现代化进程。改名为“育才学校”。

·注册风潮告一段落,1922年育才第一次正式向当地政府注册,翌年,获政府津贴金。1924年,同时向中国的侨委会立案注册。

(三)建设期(19231929

期间,本土华人人口激增,总人口20多万,与马来族人口相距不远,本土出生的新一代华人子弟逐年增加,普遍地视本土为“第一故乡”,加速了华校的扩张。但受限于财力,因陋就简,扩建教室多为亚答锌板建筑,与人才济济的软体进展形成强烈对比。1930年初,日本侵略魔爪开始伸入中国。加之30年代本土“新兴运动”崛起,急速发展的时局,在校激起浪花。

·1923年,董事会改由赞助人大会(取代此前散漫的“侨众大会”)选举产生,组织制度化。

·1924年,创办初中部,地点在“第一校舍”前部的洋楼(向胡子春租赁),改名“霹雳公立育才中小学”。

·期间,正副董事长梁燊南、郑大平大事扩充,建亚答锌板教室容纳逐年增加的新生,成立图书馆、购置理化仪器生物标本、辟篮球场、足球场,举办第一次成绩展览。

·1926年,第一届初中生毕业出炉,共14人(其中之一为本校董事顾问杨金殿局绅)。1928年,初中部学生总数达140名,高小部150名,全校600余名。1929年,校务改革,成出版半月刊,向社会人士汇报进展,育才进阶新高点。

·1928年,中国山东发生“济南惨案”,东北伪满政府成立,引发华侨社会抗议浪潮。本校学生会主席潘祖岳组织游行示威,被董事会开除。

(四)第一个鼎盛期(19301941

1930年爆发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萧条,土产价格骤降,育才苦苦支撑。华校第一个鼎盛期是在经济不景和接连而来的抗日运动中渡过的。这个历史环境,却加固了华校与华社的链条,与自己更生的传统。

·更上一层楼。1930年,王振东,聘校长美国“治理大学”毕业生蔡绮桐,日本明治大学肆业蔡任平任中学部教务主任,以及多名国内大学毕业生为教师,校务锐进,成绩斐然,声誉日隆。

·1931年,举办第一次“立校纪念日”。曾设宿舍。

·1934年,蔡任平开始掌校,亟思与梁燊南(霹雳中华大会堂会长兼董事长)共建霹雳中华大会堂于江沙路,充育才校舍与大会堂办事处之用。惟大会堂落成时,1939年梁燊南骤而逝世,接着日军南侵,逐使育才迁校计划成泡影。

·1935年,本地政府开始举办会考,并发给证书。育才毕业生获两张文凭,一为中国政府驻马来亚使馆的华校文凭,另一为英政府文凭。

·1940年,扩建校舍,增办高中部与高师,成为霹雳州第一所完整的华文中学,并在怡保务边路一条半碑(应在今日怡保昆仑喇叭新村一带)设分校,享誉“北马最高学府”。

·1941年,小学部增设下午班,以及夜学班。

(五)抗日群众运动与抗日战争时期(19371945

育才“第一个鼎盛期”的最后几年与抗日群众运动重叠,就是说,这几年的建设是在汹涌澎湃的抗日群众运动中渡过的。

日军侵入马来亚,关闭了所有华校,重创华教的根基,华校经历了第一个“黑暗期”。但是,战争教育了群众,群众赢得了战争,华教在战火中锻炼得更为坚强。

抗日群众运动与抗日战争为华教深化了教育与群众相结合的联系,培育了马来亚爱国思想的幼苗。战后华教在独立运动中“本土化、公民化”,以及开展抗击英殖民单元政策的激烈搏斗,是这一精神与思想的延续

·抗日运动期间,育才校内出现众多的新兴学生抗日组织,如筹赈会、“抗敌后援会”,进行筹款、义卖花朵、义演、街头话剧演出等形式的抗日运动。

·1938年,育才校友郭戈奇、彭友真、冯尧辛等在“抗日后援会”(“抗援”)领导下,将奸商进口的一批日本大豆从怡保火车站运往休罗街“人民公园”展示,并就地举行群众大会,取缔奸商,进行抗日宣传,轰动怡保。

·育才“抗援”志士们组织歌唱队、话剧团和宣传队,骑脚踏车,往霹雳州各个城镇宣传抗日。

·育才学生报名参加中国陆军军官训练学校,一些则径直奔赴“红都”延安,参加敌后游击队,在抗日第一线杀敌。

·194112月,南侵日军飞机的轰炸与凶残的先遣部队,吞噬了怡保市,中断了育才正在进行中的年终考试。来不及领取薪金的教师、未领得毕业文凭的学生与家长,随潮水般的逃难人潮,四散寻求庇护所。抗日义勇军则开赴前线,为保卫马来亚而战。

·蔡任平校长在日军未稳定脚跟的短暂时间,潜回母校,几经犹豫,决意在废墟中包回一批育才文件与书籍。沦陷后的怡保上空,十多天缭绕着焚书的黑烟,蔡校长不得不忍痛将救回来的文件与书籍丢进烈火中

·育才被日军改为兵站,华人子弟被强迫进读日文学校;朝东向日皇朝拜,各族人民成了亡国奴。

·日军进行“肃清”与征抽“奉纳金”,横征暴敛,生灵涂炭。

·某些育才学子与教师,随同经受此前新型思潮领导的抗日运动锻炼的不愿做亡国奴的热潮,进入森林,投身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战争,保家卫国。

(六)两年复校奋斗与中学部迁往大会堂(1945819485月)

日治38个月,华校关闭,儿童失学。战后,华校重开,超龄和适龄儿童一齐入学,被毁坏的校舍无论如何都无法全部容纳。加上战后经济萧条,百废待兴,时局动荡不安,从废墟中站立起来,是极其急迫而又重大的挑战。

·1945105日,在废墟中开始复校工作,中小学新生逾千人,可用教室仅15间。111日,复校开学。上课时间压缩至每日4小时,分上下午班;减少初中人数,尽量容纳小学新生。

·19475月,简易师范班毕业;7月,新建9间课室落成。1010日,参加侨团“国庆”(中国)游行。复办校运会(第10届)和成绩展览。该年份设分校于怡保铁船路。

·1948年复办高中。育才旧貌基本恢复。7月,育才中学部迁往中华大会堂上课,休罗街校址供小学部应用,暂时缓解了拥挤爆满现象。整顿校政与教学。

(七)三期扩建工程,迈向第二个鼎盛期(19491961

原大会堂可供教学的课室有限,迁校瞬间即告爆满,扩建势在必行。扩建工程涵盖了第二个鼎盛期,它与第一个鼎盛期(见上)不同的是,此时育才的扩展,是遵循着华教的“辩证法”即“维护下的建设,建设以求突破”方针取得的。期间,颠簸崎岖,跌宕起伏,因为,英政府战后改变策略,寻找代理人,全面推行“间接统治”大蓝图,为“退出”马来亚作准备。相应的,华教在董教总领航下,掀起波澜壮阔的抗击浪潮,蔚为世界教育史上罕见的自力求存的教育运动。育才严守母语教育岗位,在逆境中力求扩充。

独立前夜,顺应国内外形势的转变,育才与其他华校一样,在董教总领导下,接受了“马来亚化”,涵盖课本、学制、增设马来文课等改变,从“侨民学校”转化为本土化的“公民学校”。与此同时,坚持母语教育方向,坚决抗击“马来化”的同化政策。

中国新政权建立,育才董事、教师队伍中的中国国民党分子,此时逐渐向反面转化,露出他们伙同英政府钳制华教发展本质。

·1949年,受政府委托,开办两年制高级师训班。复办校友会,拟定方针,刷新校政。

·1950年,小学增设马来文课。1953年,中学英文教师薪金该有政府负担。这些都是单元主义入侵的先声。

·1952年展开扩建大计第一期工程,草场左旁“北楼”开工。1953年落成,中学1400多名,小学1600多名,超越战前人数,稳操“北马最高学府”牛耳。

·1954年《教育白皮书》付诸实施,本校置之不理,在全马华校抵制下,变质华校的阴谋破产了。

·1955年,草场右侧“南楼”动工,翌年4月竣工。

·1956年,本校派出教师帮忙家长登记适龄学童入华校(“火炬运动”),使政府变质华校的又一阴谋成了泡影。

·同年5月,《拉萨报告书》通过,通令驱逐超龄生。1956年槟城钟灵中学私下接受特别津贴金,被改制为英文媒介的“政府标准中学”。195711月,育才中学与怡保培南中学学生的铁骑千余辆、游行贯穿怡保市区,抵达霹雳女子中学,反对改制华校、驱逐超龄生之举,被强令关闭18天,是为战后育才第一次大规模学生运动。这是全马学运的一部分。这次学运,破灭了“钟灵模式”消灭华校的迷梦。

·1957年育才创立50周年纪念,借此盛会筹措建校基金,除向社会人士募捐外,校方举办娱乐市“义卖”、化妆游行、发行彩票、成绩游览,中小师生了捐(万余元),共得47000余元。

·本校中小学自战前以来,一直在同一的董事会管理下发展。195812月,中小学“奉命”分家,成为两个独立组织,蔡任平续长中学校长,董事会主权受侵蚀。

·1959年,政府例国文(马来文)为必修课,本校奉命执行。同年,在蔡任平子校长(同时任申办中的深斋中学董事)主动下,容纳了办学准证一时尚未获得的怡保深斋中学新生百多名,翌年交还给正式开学的深斋。

·同年,成立“霹雳文教社”,管理四校(育中、女中、育小、女小)庞大的校产。同年,增设下午班与高中商科班。

1960年,董事会奉命改组。同年,中学部上下午班学生共2000名。同年,第三期扩建工程(礼堂左右两翼上下层专科教室等)开工,19612月举行落成典礼。此时的育才中学,达到了她的顶峰。吊诡的是,顶峰即是下坡路的开始。周会,出版半月刊,向社会人士汇报进展,育才进阶新高点。

(八)“第二个黑暗期” — 改制(19621972

1961年第三期扩建工程竣工,翌年中学部学生达2400余名的最高纪录。但这只是昙花一现,育才的鼎盛点,即事下降的开始。《1960年达立报告书》(即《1961年教育法令》)生效,本校随其他华文中学被改制为英文中学(后马来文,即所谓“国民型中学”),母语教育几至被连根拔起,是为“第二个黑暗期”(第一个黑暗期是日治时期被日本军阀关闭,见上)。

独立后,接掌英殖民者政权的巫统官僚,改造马来亚为单元主义的国度,首先遭受开刀的就是教育。数年前,被全国学潮所中断了的钟灵模式改制,以更为强硬的手法,重新推行。所谓“国民型中学”,除了必须申请开办的、课外上课的单科华文外,全部课程以英文为媒介语,参加政府考试、升入中学的权利操在政府手上,董事会名存实亡。这样的“国民型中学”是名副其实的英文中学。

改制后唯一接续母语教育的是育才独立中学,与改制为英校的“育才国民型中学”平分大会堂校舍,礼堂、图书馆共用。但是,独立型与国民型的学生人数一盛一衰两极化,独中教室被占用,权利被腐蚀。1965年政府实行小学自动升级制,落井下石,生源断绝,初中一开不成班。1973年全校学生只得157名,一落千丈,奄奄一息。

·《1961年教育法令》国会通过,马上执行。一手拿着改制“22条”,一手通过马华公会头头们的诱骗,东海岸及北马华文中学首先应声而倒。人心动摇,育才董事会主张“有条件改制”,与教育部周旋一年,1962年杪终避免不了签署改制合约,翌年“育才国民型中学”横插进来,母语教育以“育才独立中学”的名称,得以不间断的传承下来。

·一仍旧贯,蔡任平掌校育才独中,一切教学、课程、课外活动、组织等整套办学方针,悉数遵照改制前模式进行。原育才副校长萧法民过档国中当校长,按照法令条文改英文为媒介语。礼堂共用,以此为中线,独中拥有以北部份校舍,国中拥有以南部分。先贤几十年血汗浇灌的庞大校舍与设施,一半不得不拱手让给以消灭我华文中学为鹄的国中。虽日“楚河汉界”,一人一半,国中依仗单元主义当局的虎威,步步进逼,独中终难抵挡江河日下,鹊巢鸠占之命运。

·1965年,小学毕业生自动升级制,变独中为收容国中落地生的“补习学校”。1965年杪,除去应届毕业生,全校生员900余名,翌年,报名新生“门可罗雀”,初中一无法开班,人数续降至674名。至1973年,跌至谷底157名,单元主义当局是何居心,直欲置华教于死地而后快?

(九)复兴时期,1985年迁校九洞育龙岗(19731985

物极必反,是世间不变的定律。母语教育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,使华社从“英文至上”的迷梦中猛醒过来,释放出浩荡的自救活力。一场破除单元主义教育,抵制马华公会欺骗,重建华文母语教育完整体制的运动,结束了第二个为时达10年之久的“黑暗期”。

这场运动就是华教史上轰轰烈烈的复兴运动,其意义可以和20世纪初先贤创办华校相比拟,其规模与迅猛则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
这个运动由沈亭点燃、站在最前线的胡万铎,但主力则是工农群众及工商广大阶层。要压倒嚣张一时的种族主义,没有坚定不移与力量雄厚的士农工商力量,谈何容易。

复兴运动上承50年代林连玉先辈们的精神,下启80年代之后的华教运动,使20世纪初崛起的华教得以延续不断。这个里程碑性的意义及其对政局的影响,至今不息。

·1972年,霹雳州工商界与政界发起“革新运动”,意图洗涤1969年“513”沉淀在华社思维中的妥协阴影,虽然功亏一篑,但标志着华社反抗种族主义决心的新觉醒,为复兴运动提供了助力。

·1972年杪沈亭与曾敦化主催第一届独中校长董事会议。197341日,在育才独中蔡任平图书馆召开历史性的第三届会议,决定“众人事,众人来办”的方针,筹募百万元独中基金,交由霹雳董联会执行,群众性的献捐运动风起云涌,打破长期郁闷低迷的氛围,矛头直指种族主义,华社内的污泥浊水荡涤一新。精神带来物质成果,义款迅即高涨,大大超过预期。

·全国董教总发表文告,热烈全力支持霹雳州复兴运动,运动扩大到全国范围。

·1974年,育才独中复办初中一。霹雳州独中工委会参与董教总重建全国母语教育体系的工作,编撰与出版独中课本,举办全国统考,育才独中开始走上正轨。

·19784月,杨苍茂董事长领航育才,一面延聘郑国武为校长,整顿校政,一面联合不屈的校友举办空前规模的“万人宴”(197841日),筹备育才迁校。育才复兴起步较迟,惟坚定走董教总母语路线,育才的复兴史成了全面反映霹雳复兴运动的典型。

·开天辟地、披荆斩棘,1983年,耗资300万元的第一期建校工程,以及198450万元的李莱生图书馆,从九洞荒野破土而出,先后竣工。

·1985724日,育才成功迁校九洞,校史翻新页,着手恢复改制前完整母语教育体系。

(十)充实阶段(19862005

1981年校长陈蔚波女士继郑国武掌校,延聘众多学有专长教师,初步建构行政系统。未完成的建校工程继续进行。董事会发挥连续作战精神,草创的新育才逐年臻于完备。

·1986年,第二期工程(9间教室)完工。

·1988年,宏伟的杨金殿礼堂建成。配合建校80周年,举行“88双庆”,冠盖云集,欢庆育才的新生。至此,育才独中的硬体架构基本完成。从1973年复兴开始到今年,董事会推动下,整体华社不断努力,前后付出15年庞大的人力与资力,基本完成复兴目标。

·1989年以后,硬体设备陆续建成的有:电脑室、语言视听中心、汽车维修科工厂,以及199215间课室、1995年一栋耗资百万元的4层学校宿舍、2000年规模更宏伟的第二所4层学生宿舍(综合大楼)。

·1993年,本校学生总数达到新高,共1500余人。

·2003年,丹斯里李莱生夫人潘斯里梁琬清任董事长,为进一步完善育才,做出巨大贡献。

·同年,贡献良多的陈蔚波校长辞职,梁炳初续任。2004年,架设电脑室网络以及全校行政系统的网络。

(十一)跨世纪大宏图(2008年至今)

复兴运动的历史功绩主要是重建了被退回了的华文中学这一环节。但是,单元主义压迫形式不断变化,以加速实现目标的情况下,我们如果满足于并停留在“生存”的阶段,不求上进,被淘汰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。因此,从1985年复兴运动告一段落之后,提升独中的素质,加强独中的竞争力,就是关系到华教生死存亡的重大战略任务。

2006年开始进行百年校庆系列活动,2008年达到高潮(当年尚未肯定1907年创立的史实)。从百年航站向前望,董事会确立了未来百年的新宏图,决议将育才推向新高峰。

2008年百年大庆后,董事会制定我校未来发展的方向,即排除一切干扰,继续沿着母语教育的路向壮大育才。

董事会决定,结合董事会两届一任的情况,每届董事会都必须定下四年任期内的发展具体步骤,实行中期检讨,加以调整的体制,以保证母语教育不衰,逐步实现跨世纪的宏图大业。

作为第一步,与董总合作,育才等霹雳州三独中被列为试点,推介中国上海“成功教育”的经验,新一波教改开始,以其找出符合育才情况的继续上升的道路。

过去百年的经验教训凝结成的“育才精神”,是我们开展宏图大业的基本条件。其次,国内单元主义体系自2008年大选后遇到极大的挑战;以“华文大学”为志业的新纪元学院继续发展,以及中国的崛起、华文国际应用受到重视,都是开展宏图大业的有利条件。以“成功教育”为主轴的教改进展良好,我们期望战略任务能够逐步落实,把育才推向新的高峰。

2016.05.03